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食材大全 食材大全
四君子汤和四神丸的区别_四君子汤与四神丸区别
tamoadmin 2024-08-11 人已围观
简介1.脾肾虚寒之久泻久利,宜选用的方剂是2.中医治疗腹泻3.请大家帮忙看个中药方子是做什么用的?4.徐富业的临 床 经 验问题一:气虚血虚的人适合多吃什么食物? 进补原则:气虚的代表补品为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生晒参)、野山参、红参(朝鲜参、高丽参)等。一般来说,气虚而稍偏热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综合征者服用西洋参为宜。单纯气虚者可服用白参(生晒参),气虚较严重者可服
1.脾肾虚寒之久泻久利,宜选用的方剂是
2.中医治疗腹泻
3.请大家帮忙看个中药方子是做什么用的?
4.徐富业的临 床 经 验
问题一:气虚血虚的人适合多吃什么食物? 进补原则:气虚的代表补品为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生晒参)、野山参、红参(朝鲜参、高丽参)等。一般来说,气虚而稍偏热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综合征者服用西洋参为宜。单纯气虚者可服用白参(生晒参),气虚较严重者可服用野山参,因为野山参补气的功效显著。气虚偏寒者应用红参(高丽参)进补,红参有补气温阳的功效。气虚的女性在秋冬季节应该多吃萝卜、大枣、排骨汤等补气的食物;在药补上,可以喝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配制的“四君子汤”。 食疗方案: 山药薏仁茶淮山药、薏苡仁各9克,水煎代茶用饮。常饮山药薏仁茶可使中气足、精神好、脸色佳。但要注意,好的山药是白色的,如果是紫色或赤色,功效仅相当于吃番薯。 四神汤莲子、意苡仁、淮山药、芡实煮成汤是适合气虚之人的养生饮食。有人习惯在四神汤中加排骨、鸡肉等,为防止营养过剩、发胖,可以去掉附着的油脂再煮。 香菇泥鳅粥香菇泥鳅粥对于气虚及胃肠功能差的人极具功效。将泥鳅、大蒜、香菇、大米、葱共熬成粥,不但味道佳,且营养价值高。
问题二:气虚血虚吃什么好 阿胶红枣乌鸡汤
材料:乌鸡、阿胶、黄精、桂圆、红枣、枸杞、桑葚、姜
做法:
1、乌鸡1只,洗净。
2、熬煮3小时后,用慢火熬煮3小时的老火靓汤
特点:滋阴、养肝、补血、美容。
花生红枣牛肉汤
材料:牛肉650克,花生仁250克,淡奶一小罐,红枣12只,陈皮一小块。
调料:精盐少许,姜两片。
做法:
1、牛肉放入滚水中高火3分钟,取出洗净。
2、花生仁用热水烫过,去衣。
3、红枣去核洗净。
4、陈皮浸软,刮去瓤,洗净。
5、把适量清水高火6分钟至滚,放入牛肉、花生仁、红枣、陈皮、姜,中火45分钟,加淡奶,用盐调味即可。
补血粳米汤
材料:粳米100克,川芎3克,当归6克,红花2克,黄芪4克调料:大葱3克,姜3克,盐1克
做法:
1、将米洗净,用水浸泡;
2、当归、川芎、黄芪切成薄片;
3、前三味药与红花一起装入干净的小布袋中;
4、药袋放入瓦锅内,加鸡汤共熬成药汁;
5、再将粳米放入药汁中煮粥;
6、待粥煮至浓稠时加葱花、盐、姜末调味食用。
调理气血血虚还可以试试tieba.baidu/p/2503082373#bdhsahg
问题三:血虚的人吃什么好? 血虚的症状有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那么中亥认为血虚的人进补宜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补血虚药膳食疗方: 当归乌骨鸡:当归、黄芪各15g放入纱布袋中与乌骨鸡一只共蒸煮,吃鸡肉喝汤,可补血虚。 阿胶糯米粥:阿胶9g(打碎)与黑糯米60g共煮粥服食,可补血虚。血虚忌食物品:荸荠、大蒜;忌食或少食: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知道了血虚的人吃什么好,建议您不妨多吃些补血的食物。
问题四:气虚血虚吃什么 建议: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体虚,把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并将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脾阳虚等等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问题五:气虚的女人吃什么好? 30分 气虚的人吃什么好?气虚的人症状大都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胃功能减退,气虚的人不一定有浮,气虚者需补气。
补气的药物: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补气虚食物: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补气虚药膳食疗方:
1、玉珍鸡,母鸡一只洗净,鸡肚内放入桂圆、荔枝干、黑枣、莲子、枸杞各30g,加调味蒸食,可补气养精;
2、黄芪蒸鹌鹑:黄芪6-9g,鹤鹑2只共蒸食,可补气虚。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
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知道了气虚的人吃什么好,建议您不妨多吃些补气虚的食物。进补原则气虚的代表补品为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生晒参)、野山参、红参(朝鲜参、高丽参)等。一般来说,气虚而稍偏热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综合征者服用西洋参为宜。
问题六:气虚血虚吃什么补最快 如果想吃中药的话那就是当归补血汤,如果食物的话大枣,枸杞
问题七:女人血虚吃什么比较补 何谓血虚?
所谓血虚证就是由于血的不足,不能濡养脏腑经脉而出现的证候。至于其成因,主要有:失血过多,如胃出血、外伤出血、妇产科出血等;脾胃虚弱,吸收、运化功能减退,血液生化不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度,暗耗阴血;某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等的病理过程也会有血虚表现。
由于血虚不能滋养头目,所以容易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浮萎黄;血海空虚,不荣于舌而舌质淡;血不养心,则心悸、失眠;经脉缺乏濡养,脉不充盈,所以脉细无力。因此,血虚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行量少、衍期甚或经闭,舌质淡,脉细无力。
如何治疗?
中药调治血虚是很有效的,不过,血虚要对证治疗,不可单纯的补血。
治疗血虚证主要是补血,还要补气,因为气可推动血液运行,气通畅,血液运行就不会受阻成淤,所以补血辅以补气则疗效更好,方选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处方举例:党参18克,黄芪18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熟地18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川芎5克,首乌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对于因脾胃虚弱、运化和吸收功能差或脾胃湿滞、湿热而致血虚的患者,要积极治疗。脾胃虚弱者见倦怠乏力,胃纳不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可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举例: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莲子20克,淮山药20克,生薏苡仁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脾胃湿滞或湿热的患者见疲乏无力,腹胀,纳食不佳甚至厌食,大便不爽或烂,小便或黄,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濡或滑或滑数,可选用胃苓汤、保和丸和甘露消毒丹加减(处方举例:苍术6克,川厚朴10克,陈皮5克,甘草3克,茯苓15克,白蔻仁6克,茵陈15克,黄芩10克,藿香6克,麦芽30克,神曲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另外,患者亦应自我减轻各种压力,调节神志,如因悲、忧、思影响脾胃运化,可选逍遥散、四逆散(处方举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12克,甘草3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素馨花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对血虚的调治也很有效,可选用以下食疗方:①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2克,生姜30克,羊肉250克,将羊肉洗净切块,同当归、姜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共熬汤,烂熟加调味品,饮汤食肉,每周饮用4次;②枸杞猪骨汤:生猪骨(或羊骨、牛骨)500克,枸杞子30克,黑豆30克,大枣12枚,加水适量一同煮至烂熟,调味后饮汤食杞子、大枣、黑豆,每天1次,连服1至2周;③花生枸杞蛋:花生仁100克,鸡蛋两只,杞子20克,红糖50克,大枣10枚,先把花生仁、杞子煮熟,然后放入红糖、大枣、鸡蛋,再煮片刻服食,每天1次,连服1至2周;④阿胶瘦肉汤:瘦猪肉100克,阿胶12克,先将瘦猪肉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熟后加入阿胶炖化,调味饮汤食肉,两天1次,连服用1至2周;⑤首乌黄精汤:首乌15克,黄精20克,党参18克,大枣10枚,猪肉250克,熬汤,饮汤食肉,两天1次,连服用1至2周。
脾肾虚寒之久泻久利,宜选用的方剂是
你好,655代表是一个特定的药方称谓,就和密码差不多。
因为很多医生都有自己堵门秘方,会提前配置好,然后编个数字,比如988就是治疗拉肚子的药方。
中医中有一些方剂的名称带数字,比如四神丸、四君子汤、二妙散等。
中医治疗腹泻
正确答案:D
解析:四神丸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养脏汤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
请大家帮忙看个中药方子是做什么用的?
治疗泄泻的方法多种多样,因病因病机不同而治法各异。
如外感湿邪,当健脾燥湿,分利小便;外感寒湿,当散寒除湿;外感湿热,当清热祛湿;胃热脾寒或胆热脾寒,当寒温并施,辛开苦降;食积胃肠,当消食化积;肝郁气机,脾不运化,当疏肝理气运脾;脾气虚弱,当健脾益气助运;脾肾阳虚,又当温补脾肾等。
从中医角度来看,泄泻与“湿”关系最密切,有“无湿不成泄”“湿多成五泄”之说。
泄泻总因脾胃运化失常,清浊不分,水谷不化,停而为湿所致。而引起脾胃运化失常的原因众多,有外感因素,也有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先天或病后体虚等因素。
急性腹泻大多与外感、饮食相关,慢性腹泻多与情志、体虚相关。
泄泻时重点观察的内容
在辨治泄泻时,以下几个方面对确定证型、选方用药意义较大,故需要重点观察。
大便的气味:气秽甚,多为热(火)泻;臭如败卵为食积泻。
大便的通畅度:泻而不畅,里急后重,多为肠道积滞泻或气虚泻。
小便的量与色:小便量少不畅,多为湿泻;小便量少色黄或赤,多为热泻。
是否伴有腹痛、腹胀:若腹不痛而胀,或肠鸣者,多为湿泻;阵痛多为热泻;绞痛持续不止多为寒泻;痛则泻,泻后痛缓,为肝郁脾虚泻。
是否口干:口干欲饮者,多为热泻;口不干者,多为寒泻。
舌象:舌淡而胖润者,多为寒泻,或脾肾阳虚泻;舌红而干者,多为热泻;苔厚腻者,为湿泻。
脉象:泄泻脉多沉,沉迟为寒泻,沉数为热(火)泻,缓弱为暑湿泻(夏月病)。
方剂治疗腹泻大全
1.湿泻:因感受湿邪所致。症见:多为水泻,腹不痛,肠鸣音亢进,小便量少,舌不红,苔厚腻,脉细。
方选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汤等。
2.寒泻:因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症见:发热或不发热,恶风,恶寒,项强,手足冷,腹痛,
腹泻,泻下物不臭,口不渴,舌淡暗,苔薄而润,脉浮缓。
有汗者,方选桂枝汤或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方选葛根汤。
3.寒湿泻:因感受寒湿之邪所致。症见:水泻,腹中绞痛不止,泻下物不臭,面色苍白或
暗而无光,头昏重,脘腹胀,食欲下降,恶心欲吐,口不干,或伴身痛,舌淡,苔白而厚,脉沉迟。
方选藿香正气散(也治暑湿泻)、五积散、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甘草干姜汤、附子粳米汤、术附汤等;若脉微细欲绝,精神极差(但欲寐),手足厥冷,则选四逆汤、白通汤、真武汤等。
4.虚寒泻:因脾阳亏虚或脾肾阳虚所致。
脾阳虚者症见:泄泻,完谷不化,大便不臭秽,泻而畅,腹中隐痛,手足不温,小便色清,舌淡胖水滑,脉细迟,方选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桂枝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胃风汤等;
脾肾阳虚者,兼见腰膝无力,清晨溏泄,经年不止,脉沉细无力,方选四神丸、肾气丸、胃关煎等。
5.热泻:因外感热邪所致。症见:泄泻伴腹部阵发痛,大便气秽,或肛门灼热,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数。
方选黄芩汤、芍药汤。
6.湿热泻:因外感湿热所致。症见:泄泻,大便臭秽黏滞,或发热,胸脘烦热,口干作渴,
喘而汗出,小便色黄赤量少;或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厚腻,脉数或促。
方选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桂苓甘露饮、六一散、木香槟榔丸等。
7.热积泻:因热积肠道所致。症见:下利清水,色纯青,气臭秽,脐腹疼痛胀满,按之坚
硬痛甚,口舌干燥,舌红赤,苔黄燥,脉滑数。
方选大小承气汤、三一承气汤、枳实导滞丸等。
8.虚热泻:因素体阴虚,或产后阴伤,复感湿热所致。症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
脓血,小便量少,色黄,不畅,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选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黄连汤、猪苓汤等。
9.寒热泻:因胃热脾寒,或胆热脾寒所致。
胃热脾寒者症见:泄泻而胃脘不适,心下痞硬,嗳气臭,恶心欲吐,肠鸣音亢进,口干,欲温饮,进冷食则泻甚,或手足厥冷,泄泻久不止。方选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连理汤、乌梅丸等。
胆热脾寒者症见:腹泻便溏,胁痛腹痛,口干而苦,心烦,肢冷或痛,多汗,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等。
10.气滞泻:因肝郁气滞,脾不运化所致。症见:腹痛、腹胀、腹泻,日久不止,泻下物不
臭,手足厥冷,少汗,口不干;或便前腹痛,泻后痛缓或止;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方选四逆散、痛泻要方、启脾汤等。
11.气虚泻:因脾胃气虚所致。症见:腹泻,泻而畅,或有里急后重感,但大便不臭,伴乏
力气短,腹胀,食欲差,嗳气恶心,晨起咯白痰,或下肢浮肿,身沉重,舌淡胖,苔薄白,脉浮大,但重按无力,或细小无力。
方选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钱氏七味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升阳益胃汤、参苓白术散、启脾丸等。
12.食积泻:因暴饮暴食,食积胃肠所致。症见:腹痛、腹泻,泻下物臭如败卵,矢臭气,
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舌苔腻,脉滑。
方选保和丸等。
针灸治疗腹泻大全
脾虚湿泻:
(1)证候:泻下稀便或水样便,倦怠乏力,口淡,苔白或薄,脉细。
(2)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以任脉穴、足太阴脾经穴和背俞穴为主。
(3)处方:
1)主穴:中脘、水分、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
2)配穴:腹痛者加关元、神阙。
湿热泻泄:
(1)证候:便下赤白,里急后重,口黏苦,苔黄或黄腻,脉数。
(2)治疗原则:清利湿热,止泻。
(3)处方
1)主穴:合谷、天枢、上巨虚。2)配穴:曲池、内庭。
其他配穴虚寒者针用补法,或加用灸法;实寒者针用泻法。
(5)方义: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上巨虚为大肠之下。
合穴,腹泻病在大肠,取三穴通调大肠腑气,使气调而湿化滞行。曲池、内庭,清泻肠胃湿热之气。
实寒者针用泻法。
(5)方义:中脘、天枢、胃俞、大肠俞为俞募配穴法,以调理胃肠之气。
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三阴交、水分化湿止泻。
耳针治疗腹泻:
(1)选穴: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
(2)方法:每日l~2次,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慢性泄泻可隔日1次。
艾灸治疗腹泻疗法
中医认为泄泻有五种诱因,乃脾虚、肾虚、湿寒、湿热、食积也。灸疗时因人因症辨证出方。
常用调理腹泻的穴位是:神阙,天枢,足三里。
例一 湿寒,湿热引起的急性泄泻
主穴:天枢 ,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配穴: 寒湿者,加神阙(隔姜灸);湿热者,加内庭;食滞者,加中脘。
灸后热敷:神阙穴
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理肠胃气机。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可运化湿滞,取“合治内腑”之意。阴陵泉可健脾化湿。水分利小便而实大便。
脾肾虚引起的慢性泄泻,五更泻。
主穴:神阙 天枢足三里 公孙
配穴:脾虚者,加脾俞、太白;肝郁者,加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命门。
灸后热敷:神阙穴,关元
灸神阙可温补元阳,固本止泻。天枢为大肠募穴,能调理肠胃气机。足三里、公孙健脾益胃。
传递健康!传播爱?
徐富业的临 床 经 验
你好,我主要是分析一下,供参考.
先说我知道的.1)你同学用量不小,怕你食后生火.2)人参一般是急救才用,怕你吃后要肚胀而吃不肚饭.不如换为党参.
另个这个方子我有三不知.1)不知何为体虚肝郁.体虚太笼统。按方子看他说的也许是脾虚,又象是肺虚。2)不知何为内善。3)不知何为三胃芍,想来是白芍吧?桂花可能是桂枝吧?
再分析你的情况。
中医是讲究四诊合参的,不能据个别症状而定论开方。你说的怕冷,让人想到是阳虚。你说的嗜睡多梦,又让人想到是内湿,但你又能吃。一般脾虚有湿会胸闷,没胃口,舌苔厚等。
再说这个方子。可能是三个方子相合加减而成。一是四君子汤去甘草,主治脾气虚。二是玉屏风散去防风,主用于肺气虚易感冒。三是四神丸去大枣和肉蔻,主用于脾肾阳虚而致的腹泄,说肠炎也行。
如果真是脾阳虚,除了山药怕都要减量,因方子太燥。也可一用。如为有湿,我说的可参考一试。也可在方中加藿香或是苡仁之类。只是那五味子和白芍就不可用了,有敛阴之弊。嗜睡可用点开窍的菖蒲之类。
以上供参考,让我们相互学习吧。
一、慢性乙型性肝炎
慢性乙型性肝炎是由乙肝引起的、以肝脏炎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部分病人转变为肝硬化、肝癌。其病因病机复杂,大部分因脾虚复感湿热疫毒,以及情志失和,肝失疏泄所引起。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痰浊内生,痰浊互结瘀阻,导致血行不畅而形成血瘀;血瘀日久又可化为痰水,痰瘀与瘀血互为因果,互相转化,而致恶性循环。脾虚中气不足,气虚无以推动血行,导致瘀血内阻。湿热疫毒内侵,湿伤阳耗气,热伤阴动血,缠绵不解,导致瘀热互结。肝主疏泄,情志失和,肝失条达舒畅,疏泄失司,则肝气郁结,气郁则血行受阻,气结则血瘀成积,以致瘀血内生。同时,“久病入络”,病变日久,导致肝之血络不能疏通,血瘀肝脉。徐老认为,肝失疏泄在慢乙肝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血瘀肝脉。现代医学之肝脏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绝大部分慢乙肝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故徐老认为,血瘀是慢乙肝病程中重要的病理机制,且血瘀贯穿于慢乙肝病程的始终,各种证型均兼有血瘀证的存在。所以,徐老提出了“从瘀论治慢乙肝”的观点,他认为慢乙肝的治疗应该紧紧抓住“血瘀”的病理变化,辨证重在“瘀”字,治疗重在“化瘀”,在慢乙肝治疗的始终,或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或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加用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徐老认为中医药治疗慢乙肝有几个特点:(1)注重全面整体观,综合考虑五脏六腑之间互相关系。(2)注意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因人施治,症变药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病情易于向愈转归。(3)注意预防疾病的传变,治疗中防止它脏的损害。(4)告诉病人,密切配合饮食疗法,充实人体正气,抗御病邪,更有利于提高疗效,因为食物有五味,人有体质差异,突出虚者,按虚症治疗,实者按实症治疗,这样临床的效果确实不一样。(5)用补益药扶正固本,提高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利于保肝护肝,促进改善肝功能。(6)用清热解毒除湿药,清解湿热疫毒病邪,清除肝脏。(7)用活血软坚药,改善微循环,抗肝纤维化,抗肝组织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8)酌情辨证与辨病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变,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为主。主要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等多种因素,常迁延难愈,且易反复发作。徐老认为胃痛的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胃与脾以膜相连,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和为顺,脾主饮食精微的运化转输,以上升为常。二者同为后天之本,仓禀之官,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如劳倦内伤,饥饱无常,每多脾胃同病。肝属木,为刚脏,喜条达,主疏泄,肝气横逆,木旺乘土;或中土壅滞,木郁不达,或肝火亢火只,迫灼胃阴,或肝血瘀阻,胃失滋荣,故胃病亦多关乎肝。在临床中应注意辨寒热、辨虚实、辨气血,但辨寒热虚实是关键。徐老的辨证要诀是:胃脘病痛,四字辨证,寒热虚实,切勿疏之,虚证喜按,寒证喜暖,热证灼热,实证刺胀。
胃脘痛的基本病理是脾胃纳运升降失常,气血瘀阻不畅,即所谓“不通则痛”。治疗上多用通法,使气血调畅,纳运复常,则其痛自已。徐老在施治上,用自拟胃病系列方治疗慢性胃炎:胃热证用清胃饮,胃阴虚症用养胃饮,胃寒证用温胃饮,脾胃虚弱证用健脾饮,寒热夹杂证用胃肠合剂,效果显著。临床上胃痛多兼气滞,所以常用辛香理气药,一般中病即止,不可过用及久服,以免耗气伤阴。如需使用苦寒、攻下剂,也要注意其适应证,掌握好剂量,不宜久服。临证用药时需注意:多用甘润调养之品,注意饮食与精神调摄。
三、慢性泄泻
慢性泄泻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疾病。徐老在长年的临床诊疗工作中,总结出慢性泄泻的治疗六法。
(一)、健脾止泻法:慢性泄泻常因急性初期表现一派湿热、食滞等证候,一般用苦寒清热除湿、消食导滞等常法治疗,每因苦寒太过伤胃,脾阳不足;导滞太过,胃肠受伤,胃失受纳,肠失传导,胃肠功能紊乱,后天生化乏源。由于久病不愈,脾胃受损者,徐老认为:(1)脾胃虚弱者治当健脾益胃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加黄芪,本方补而不腻,加黄芪协助党参益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利于改善体质功能,但淮山一味非大量不能奏效,淮山淡平,故可用至60克,单味久服能使脾旺消化良好,泄泻可止。(2)脾阳虚夹寒者治当温中补虚,初用理中汤,继投附子理中丸加味调治。(3)脾虚中气下陷者可用补中益气丸,效不显者可在益气健脾升阳的前提下,少佐固涩,加入诃子肉、石榴皮等1~2味,即以足够。切勿专事固涩、速涩固脱,否则肠道气机忽而阻滞,乃至不通则复痛加剧,反而导致久泻缠绵难愈。
(二)、温肾止泻法: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有赖于肾阳的温熙,而肾气之充沛,又需脾胃之补养,肾虚脾弱证候特点,必具腰膝疲软等肾虚证,肠鸣泄泻多在黎明前发生,日久不愈,甚则完谷不化,神疲形寒,肢软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尺脉较弱,治宜补火生土,可用四神丸加炮姜、附子以增强温肾暖脾之力。徐老惯用附子粳米汤加炮姜、五味子,曾治数十例顽固性久泄取效。此类久病,亦可少佐涩而不滞之乌梅肉、焦山楂,病情多有向愈转归。若脾胃大伤,肾关不固之证,如汤药不能取效者,宜用丸药缓图治疗。必须坚持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观察,不能见症状好转就停药,否则徒劳无功,这种病人每因房劳后或寒冷变化,即可辄发。因此,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适度天时,节制房事,病中纵情*欲,最易伤肾,肾阳不得充盈,正气难复,故对慢性泄泻治疗和康复极为重要。
(三)、舒肝止泻法:久泻患者,病情日久,忧心忡忡,肝气郁结,肝木侮土,可导致肝脾同病,临床常见证候:(1)肝郁脾湿者可选逍遥散合平胃散化裁,前者疏肝解郁健脾,后者燥湿和胃健脾。大便稀薄,湿邪较盛者加薏苡仁、葛根淡渗生津;泻量多而频者,则加猪苓汤兼以分利,但分利不宜太过,过则重伤阴液,必须在育阴基础上,方能达到止泻的目的。(2)肝郁脾虚者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异功散,可加佛手、香附、乌药等顺气舒肝之品。凡见肝郁表现,即投大量疏肝药,结果则劫阴,泄泻兼见阴血亏损之证,容易出现正虚邪恋,病情难愈。徐老认为柴胡是疏肝佳品,但要用醋炒,疏而不劫正气,量以6g左右为宜。若证已见肝阴不足,切忌柴胡,可择用合欢花(皮),或素馨花等舒肝和胃。令其肝藏安和,务求舒肝以健脾补虚止泻,疗效得以巩固。
(四)、祛痰止泻法:形胖之体,痰湿居多,痰泻一证,临证易于忽略。每因阳虚脾湿不升,胃郁不降,脾不能运化精微,以致痰饮内伏,加之感受风邪,风痰相搏,肺气郁闭,中焦痰滞,升降失常,凝津流湿而致泄泻。其证特点,平素多有咳嗽病史,遇寒辄发,咳声重浊,甚则日渐加剧,久泻面色不晦,困倦嗜睡,大便黄褐清稀,排便速畅,口淡口腻,常泛恶欲呕,痰涎多,苔白滑腻,脉濡滑。治宜温中健脾,燥湿化痰。方选理中汤合平胃散,加入少许杏仁、苏叶、桂枝辛温宣通肺气,令肺与大肠表里相济,痰湿始有出路。取理中汤温运中焦,补益脾胃,渐杜痰再生,但方中干姜一味,量大于参,才能达到中寒去、脾阳运的目的,平胃散芳香侧重燥湿健脾化痰,痰邪得除,湿邪自去,泄泻自止。
(五)、化瘀止泻法:慢性泄泻,致瘀之因诸多,如久病湿热瘀积,气机失畅,累及脾胃;食积内停,气机受阻而致清浊不分,胃肠功能紊乱,病情日久,遂成瘀泻。一般常规,各种病的发展规律,初病在经多实,久病在血在络多虚,久泻之体渐弱,邪入于络,正虚血瘀。症见泻下夹有黏液,腹痛固着,多有定处,面色晦暗或紫黯。舌暗红或有瘀点,关于瘀血致泻的治法,原则上,先去其血,后调脾胃。临证时必须详细辨别致瘀之因,属湿热内阻致瘀者,宜清热利湿通瘀法,选用膈下逐瘀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治之;由气机郁阻,累及胃肠者,可用六郁丸合痛泻要方加减;食积中阻而致久泻者,以香砂六君子丸为主方,可加槟榔、枳实、大黄等消积和滞之品。
(六)、食疗止泻法:慢性泄泻,多因饮食不节,肠胃乃伤,身体日渐消瘦,不少患者遵“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大进、急进、盲进鸡鸭鱼肉滋补腻滞之食品,速求康复,但事与愿违,不仅身体不健,反而泄泻加重,正气大伤。在病情缠绵,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阶段,考虑饮食调治是必要的,凡是合理的饮食,能促进病体的恢复,因此,应根据病人身体寒、热、虚、实的不同,针对食品的寒、热、温、凉四性及辛、甘、酸、苦、咸五味以指点饮食。一般说,辛辣食物多生热,生冷食物多生湿,热偏重者,可食清凉水果类,湿偏重者少食糖果类甜食,不论患者属寒属热,都应限制粗糙纤维食物与刺激性食品,以保护肠道功能。根据具体症情,可给予具有收敛作用食物,如浓米汤、瘦肉汤、柠檬茶、酸牛奶等。常食稀饭、细面条、面片等。如久泻阴虚湿困者,可进鸭肉薏米粥(鸭肉100g、薏米50g);久泻脾胃虚弱夹湿热者,可选用薏仁土茯苓粥(大米150g、薏仁50g、土茯苓50g,用纱布包好,同煮米烂粥浓,去土茯苓吃粥)。此法可单一运用,亦可据上述几法配合用药,效果更佳。
四、久咳
咳嗽是肺系疾病主要的证候之一,从病因上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为六*犯肺,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若能及时宣肺散邪,则邪去正安,咳则自愈;若视咳为小病而失治,或医者未审寒热,妄投汤药,或过早使用敛肺镇咳之剂,则外邪留恋,邪郁于肺,发为咳嗽,日久不愈则成久咳。或为肺脏虚弱,他脏之病易传至肺脏而为咳嗽,肺虚无以驱邪外出,病情迁延不愈,日久而成久咳。久咳的治疗颇为棘手,徐老总结出久咳的治疗六法。
(一)风寒未尽,扶正祛邪:人们每因感受风邪,即可发病,风邪最易乘虚伤人,人身肺主皮毛,司腠理开阖,或因摄身不慎,或肺气稍虚,不能卫外,即难免遭受风邪侵蚀,肺气不得宣通,而成伤风咳嗽,病始之初,患者认为其症轻微,不予重视,亦有因医者失治、误治,遂成久咳重疾。因此,病初切不可忽视。素弱之体,感邪之后,容易余邪未尽,久咳不已,常见风夹寒,即风寒久咳,治宜补肺气而祛风寒。徐老总结歌括为:“体虚不慎伤风寒,扶正止咳加参防”(命名为扶正止嗽汤),即止嗽散加党参(偏气阴虚用太子参)、防风,方中紫菀、百部、白前、桔梗均入肺经,能润肺、降气化痰、宣肺止咳,橘红、甘草利气和中,可入姜半夏以温肺散寒、燥湿化痰,荆芥配防风发散余留之风邪,其性平而不烈,加入党参一味,益气健脾,土旺生金,统筹大局,肃降宁咳,故拟此方既无攻击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二)寒热夹杂,侧重论治:寒热夹杂,也是咳嗽中常见证候之一,每因感受风寒,或因素体有热,或因体弱,寒邪入里化热,表里同病,此为肺热内壅,外受寒邪,肺气宣泄不畅,气逆而咳嗽,其症特点是咳而声嘎,甚则气逆而喘为主症,兼见恶寒,发热,痰稠而难咳出,口渴咽痛,舌苔白腻而带黄,脉浮紧而数,治宜外散寒邪,内清肺热,常以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但运用此方治疗寒热夹杂之咳嗽,必须注意药物份量上稍事变动,否则体现不出寒热侧重施治的意义,不掌握寒热轻重,概以此方,效果明显差异。用药的关键在于麻黄与石膏两味,一般常规量麻黄量等于石膏的八分之一,若寒邪偏重,麻黄可取到八分之二、三,若寒邪化热,里热较甚者,石膏要比麻黄量大,临床上只有审明寒热轻重,用药有所侧重,结合辨证加减,每每获效。此方具有较强解热、镇咳、平喘之功,故为治寒热咳或寒邪日久化热致咳之名方。
(三)虚实互见、动静并治:人禀素虚,不慎六*邪气作咳者,较为难治,病机较为复杂,既不能因实而强攻,又不能因虚而峻补,拟攻邪惟恐伤正,欲扶正又怕恋邪。因此,虚实互见之咳,动静结合较为适宜。一般说,具有辛、散、泻、利等作用之药谓之“动药”;具有酸、涩、温、补等作用之药谓之“静药”。在方剂组成中,它反映了药物的“走”与“守”的关系,这对选药组方具有指导作用,方剂的“走”与“守”结合,实为动静并治。故见一方面虚,或两方面虚证,即可运用酸、涩、温、补等具有“守”作用之品,凡见有新感之邪,或余邪未尽之实证,便可用辛、散、逐泻、渗利、祛痰、活血等具有“走”作用之品。譬如气阴两虚兼热性久咳,按动静结合考虑,应用生脉饮合泻白散化裁,生脉饮中人参甘温功在益气,具有“守”与“静”的作用,麦冬甘寒养阴,五味子酸温敛肺,颇有“静”的功能;泻白散泻气分之热,桑白皮泻肺化痰,地骨皮退伏热,具有“走”与“动”之功,粳米与甘草合用,清中兼补,寓补于清;两方合用,动静相配,效多益彰。又若脾虚痰湿久咳,可用具有“静”作用的四君子汤合具有“动”作用的二陈汤,一方守,一方走,动静合参,确为合理解决虚实互见证的上策,临床用上此法,效果最佳。
(四)肺燥腑实、润上通下:燥邪伤人,常先犯肺与皮毛,肺失肃降而咳嗽,盖肺与大肠相表里,往往肠腑积热,腑气不通,影响肺的宣肃功能,故腑实则咳嗽加剧。因此,只要通下泻其实热,咳嗽自减,肺燥分凉燥与温燥。凉燥证治宜用葱豉汤合调胃承气汤加减,葱、豉通阳解在上在表之邪,加紫菀辛温润肺,治肺经虚热,下气,消痰,故主咳逆上气,百部甘苦微温,润肺降气、化痰宣肺止咳,治肺热燥咳,甘草协和诸药,兼以止咳。调胃承气汤硝、黄、草三味润燥泄热,调和胃气,两方合用润上通下,不伤正。温燥证治宜选用清燥救肺汤加少许大黄,方中桑叶轻宣肌表,石膏清肺之燥热,阿胶、麦冬润肺滋液,麻仁滋燥润肠,人参培土生金,枇杷叶、杏仁润肺降逆,加少量大黄刺激肠蠕动而促进排便,作用较和缓,且服少量大黄,取其味苦,尚能健胃,胃纳得进,则肺气得以清肃,若身体极差,便秘兼咳者,因其肠腑推动无力者,可用麻子仁丸润其肠道,兼以补气行气之品,切忌猛峻攻下,以免损伤正气,导致咳嗽难平。
(五)顽痰久咳、从脾缓治:脾胃虚弱之体,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犯于肺,发为咳嗽,由于反复病久,肺脾两伤可发展成为痰饮。此类疾病,其病较深,治愈难取速效,故应缓图治其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生化之源,脾肺为母子之脏,土虚不能生金,故培土生金法。故治咳因脾脏受伤,影响于肺而咳者,则重点治脾,脾脏为生痰之源,脾脏健运则痰无以生,肺亦无痰可贮,故咳嗽自愈。脾脏阴虚而致咳嗽者,法当甘润滋阴,宜用防己麻仁汤治之。因脾阳虚而咳嗽者,治当温阳利湿,益气化痰,可首选理中汤治之,如痰特别多则加茯苓、半夏加强化痰之力,如寒重则加肉桂、熟附片扶元阳,元阳旺则脾脏自旺,脾脏阳旺,则转输于肺,不治咳以达止咳的目的。
由于脾虚已久,气血运行缓慢,水液输布失调,可形成瘀滞现象,使痰浊与血瘀气滞等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往往会加重气血瘀阻,如果在健脾补益之前,不祛除体内瘀滞,则很难达到扶正的目的,故补脾也得审慎其证的阴阳,证具必健脾,脾旺则痰不生,故顽痰治脾,缓收其功,久咳则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