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食材大全 食材大全

干姜附子汤_干姜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佚名 2024-04-28 人已围观

简介干姜附子汤_干姜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揭开“干姜附子汤”的神秘面纱。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1.姜附汤简介2.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是什么?3.回阳救逆汤的配方及用法4.202

干姜附子汤_干姜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揭开“干姜附子汤”的神秘面纱。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1.姜附汤简介

2.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是什么?

3.回阳救逆汤的配方及用法

4.2020-4-8条文讲解

干姜附子汤_干姜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姜附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姜附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重订严氏济生方》:姜附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千金》卷十八:姜附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4.4 各家论述 4.5 摘录 5 《圣济总录》卷七:姜附汤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姜附汤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姜附汤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姜附汤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外科枢要》卷四:姜附汤 9.1 姜附汤的别名 9.2 处方 9.3 功能主治 9.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朱氏集验方》卷四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11 《普济方》卷二○九引《指南方》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12 《普济方》卷一九九引《广南卫生方》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13 《赤水玄珠》卷二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14 《辨证录》卷一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15 《不知医必要》卷三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6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姜附汤 1 拼音

        jiāng fù tāng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姜附汤 2.1 处方

        附子(炮.三钱) 干姜(炮.五钱)

2.2 功能主治

        治中寒,四肢厥冷强直,失音,口噤吐沫。

2.3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八分,不拘时服。

       

2.4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重订严氏济生方》:姜附汤 3.1 处方

        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甘草(炙)各等分

3.2 制法

        上哎咀。

3.3 功能主治

        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僵直,失音不语,或卒然晕闷,手足厥冷。

3.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挟风不仁,加防风15克;兼湿肿满,加白术15克;筋脉挛急,加木瓜15克;肢节疼痛,加桂心15克。

3.5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4 《千金》卷十八:姜附汤 4.1 处方

        生姜8两,附子4两(生用,4破)。

4.2 功能主治

        痰冷癖气,胸满短气,呕沫头痛,饮食不消化;亦主卒风。

4.3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4服。

4.4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姜汁、附子二味,辟冷癖,其力倍专,乃干姜附子汤之变法。彼取温中,故用干姜,此取涤痰,故用姜汁,两不移易之定法。

4.5 摘录

        《千金》卷十八

5 《圣济总录》卷七:姜附汤 5.1 处方

        干姜(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炙)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酒浸,切,焙)1两,白术1两,细辛(去苗叶)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

5.2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5.3 功能主治

        中风,失音不语。

5.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

6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姜附汤 6.1 处方

        生姜半两,艾叶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生地黄1两半。

6.2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6.3 功能主治

        脉痔有虫,时或痒痛,血不止。

6.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早、晚食前温服。

6.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7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姜附汤 7.1 处方

        白附子2钱,老生姜2钱(切细)。

7.2 功能主治

        痘正出时,调护不慎而为风邪所袭,眼直视,牙关紧者。

7.3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浓煎,灌下12酒杯。出微汗即愈。

7.4 摘录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8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姜附汤 8.1 处方

        杜仲、干姜(炮)、附子(炮)。

8.2 功能主治

        腰脐寒痛,腰间如冰,得热则减,得寒则增,脉必紧。

8.3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8.4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

9 《外科枢要》卷四:姜附汤 9.1 姜附汤的别名

        参术姜附汤

9.2 处方

        人参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干姜(炮)5钱,白术5钱。

9.3 功能主治

        疮疡,真气亏损,或误行汗下,或脓血出多,失于补托,以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晕。

9.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参术姜附汤(《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9.5 摘录

        《外科枢要》卷四

10 《朱氏集验方》卷四 10.1 方名

        姜附汤

10.2 组成

        白豆蔻半两(去壳),附子1个(7钱,炮),缩砂仁3钱,白姜1两(炮),甘草半两。

10.3 主治

        脾虚腹胀,呕吐痰饮,食不进,或发寒热。

10.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煎8分,空心服。

11 《普济方》卷二○九引《指南方》 11.1 方名

        姜附汤

11.2 组成

        干姜3两,附子3分,甘草1两。

11.3 主治

        阴寒暴下;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厥冷,语音不出。

11.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12 《普济方》卷一九九引《广南卫生方》 12.1 方名

        姜附汤

12.2 组成

        黑附子(生,去皮脐)。

12.3 主治

        瘴毒阴候,发热或寒,烦躁,手足冷,鼻尖凉,身体疼重,舌上苔生,引饮烦渴,或自利呕逆,或汗出恶风。

12.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每个分作4份,每份用水1盏半,入炮黄耆、干姜2钱,切作片子同煎至8分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滓再煎。

13 《赤水玄珠》卷二 13.1 方名

        姜附汤

13.2 组成

        干姜5钱,熟附子3钱。

13.3 主治

        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忽然晕倒,口吐涎沫,状如暗风,手足厥冷,或复烦躁;兼阴症伤寒,大便利而发热;及中脘虚寒,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转筋,四肢厥逆。

13.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作2次服。或虑此方太燥,即以附子理中汤相继服。

14 《辨证录》卷一 14.1 方名

        姜附汤

14.2 组成

        白术1两,茯苓5钱,附子1钱,人参5钱,甘草1钱,干姜1钱。

14.3 主治

        冬月伤寒,45日后,腹痛,小便不利,手足沉重而疼,或咳,或呕。

14.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5 《不知医必要》卷三 15.1 方名

        姜附汤

15.2 组成

        白术(净炒)3钱,附子(制)3钱,干姜(炒)1钱5分,良姜1钱,炙草1钱。

15.3 主治

        暴泻不止,或大汗大喘,手足厥冷,气少不欲言语。

15.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候温急服。

15.5 加减

        欲呕者,加制半夏2钱。

16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16.1 方名

        姜附汤

16.2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3分,葛根3分,甘草(锉,炙)3分,桂(去粗皮)3分,芍药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焙)1两半。

16.3 主治

        伤寒巨阳中风,项背强,啬啬恶寒,汗不出。

16.4 姜附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入大枣2枚(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取汗,未汗再服。

16.5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古籍中的姜附汤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腹胀

        川芎陈皮干葛(各三分)甘草(二分)上,水煎服。姜附汤治疮疹半出而半不出,或出盛时却下利支厥,呕逆腹...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腹胀

        川芎陈皮干葛(各三分)甘草(二分)上,水煎服。姜附汤治疮疹半出而半不出,或出盛时却下利支厥,呕逆腹...

《奇效良方》:[疮诊论卷之六十五疮疹论药方]疮疹病中表里感寒或吐或利者第十二

        乳香(一豆大)上为细末,米饮调下。一百二十五、姜附汤。治疮疹半出而半不出,或出盛时却下利,肢厥呕逆...

《本草新编》:[卷之四(征集)]干姜(炮姜)

        中焦之寒,以成其健脾还阳之功也。或问伤寒门中有姜附汤,其用干姜之义,想亦与理中汤同意?曰∶姜附汤中...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三杂证门下]滞下

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是什么?

       你好,有附子汤、加味附子汤、人参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干姜附子汤等。

       附子汤: 组成附子二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日三服。

       功能与主治治房室忽中风,恶风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名曰内风。

       加味附子汤:组成人参2钱,干姜1钱,白术1钱,细辛5分,甘草1钱,葱白1寸,大枣1枚。  主治瞑目症。二目不疼不肿,紧闭难睁,头晕神昏。

       用法水煎服。另用牙皂、镜砂、明矾各等分,为末,随前药水冲服。

       人参附子汤:组成人参15克 附子10克

       用法附子10克加入水500ml,先在火上煎30分钟以上,小火熬至附子药水无麻感觉(用筷子到药水蘸一下,用舌尖尝一下),再加入人参15克,小火熬10分钟后就可以。

       功用回阳救逆,大补元气,散寒止痛。

       主治气滞寒凝所致的晕亡阳虚脱,肢冷脉微,散寒止痛。

       桂枝附子汤:组成桂枝三两45g(去皮) 甘草二两30g(炙) 生姜三两45g(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15g(炮)

       用法上药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现代用量桂枝(9克) 生姜(9克) 大枣(3枚) 甘草(6克) 附子(3—6克)

       功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

       干姜附子汤:组成干姜60克 附子5克(生用)

       用法上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顿服。

       主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竭;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

       “专家”团队很高兴为你答疑解惑,希望您继续选择“专家”团队为您服务。

回阳救逆汤的配方及用法

       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药组成。

       四逆汤是古代用于治疗霍乱病的急救方,用于以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特征的疾病。适用于形体肥胖,面色晦暗,精神萎靡,眼胞浮肿,平时怕凉,恶寒喜暖,大便不成形的患者。

       临床多应用于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死,低血压,病窦综合症,慢性胃炎,胃溃疡,霍乱,急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风湿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四逆汤注意事项

       四逆汤中含有附子之类比较热且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具体服用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由医生决定,喝几天停几天这种情况通常因为患者停药以后又出现阳气不足或者需要回阳救逆治疗。

       湿热体质或者阴虚火旺的人群不宜服用四逆汤,因为湿热在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如果摄入热性药物,可能会加重湿热症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四逆汤

2020-4-8条文讲解

       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2克);干姜一两半(9克);甘草二两,炙(6克)。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呕吐腹痛,舌苔白滑,脉沉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方解

       本方证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又称阳虚寒厥证。阳衰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恶寒蜷卧、四肢厥冷,而冷过肘膝;阳虚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阳气者,精则养神。”今心阳衰微,神失所养,则神衰欲寐;肾阳衰微,火不暖土,则腹痛吐利。

       此阳衰寒盛之证,非纯阳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破阴寒,回阳气,救厥逆。方中附子生用,大辛大热,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尤善温肾阳,为回阳祛寒要药,为君药。干姜辛热,守而不走,温中祛寒,为臣药。二者一守一走,气味雄厚,使温阳之力更为宏大,故前人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

       附、姜配伍,重在温补肾阳以补先天。炙甘草甘缓和中,既能缓和姜附燥烈峻猛之性,使其无伤阴之弊,且与干姜配伍,重在温补脾阳以补后天,为佐使。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四逆自温,故名“四逆汤”。

       一、大下之后,复发汗,其人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

        1、? 经方是有病则病受之,无病人受之。误治对人的损伤大

        2、? 误治结果:津液、元气受损(治病也是补津液、元气)

        3、? 受损后虚冷到发抖,能量太缺,就会脉微细,到三阴了

        4、? 内外俱虚:肠胃虚,发汗表面元气虚

        5、? 治疗思路:阴阳两虚,先救阳再救阴

        1> 复阳:甘草干姜汤;甘草是缓药,让干姜的药性缓慢,如果要加速加附子;暖胃走肺;加附子的四逆汤走四肢

        2> 复阴:芍药甘草汤

        二、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1、? 症状:太阳病用汗法后,太阳表证仍在,很怕冷,人很虚

        2、? 芍药养阴,附子回阳

        3、? 临床认为在阴阳两虚时,该方药性太猛

        4、? 思考的是药性强弱的问题,手脚的冰冷程度,是否口渴,有没有身体僵硬,抽筋?开什么方?

        5、? 感冒打退烧针、打点滴都会让阳气冷掉,让邪气内陷,所谓误治

        三、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者,干姜附子汤主之(修补卫气的药)

        1、? 误治后,邪气内陷

        2、? 白天烦躁得不得了,晚上安静

        3、? 不呕不渴:口渴是阳明的特征,想吐标识少阳;

        4、? 问诊需要使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区域

        5、? 无表证:说明不在太阳病区块

        6、? 以上排除三阳指标,说明病已下陷三阴

        7、? 卫气白天在外,晚上收到营气内滋养

        8、? 人会烦躁是因为正气摆脱不了邪气

        9、? 白天烦,晚上安静的原因是,卫气白天上班,晚上休息,不打了就不烦了

        10、 ? 这个方子是治疗邪气侵入卫气时会产生白天烦躁,夜而安静的症状

        11、 ? 相反的,白天安静,夜而烦躁发疯的是女人经期邪气入血分(经期感冒),用小柴胡汤,热入血室

        12、 ? 脉沉而微的两种情况:1)内陷少阴;2)卫气被打掉(误治),太阳被剥掉,剩少阴在下面顶住

        13、 ? 发不了烧说明正气很弱

        14、 ? 表阳虚:卫气里阳气不足,狂汗------桂枝加附子汤

        15、 ? 新概念:太阳是得到很多不同层面的能量资源的一个区域

        ? 桂枝系统的药是从太阴去支援太阳

        ? 干姜2020-4-8条文讲解

        一、大下之后,复发汗,其人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

        1、 经方是有病则病受之,无病人受之。误治对人的损伤大

        2、 误治结果:津液、元气受损(治病也是补津液、元气)

        3、 受损后虚冷到发抖,能量太缺,就会脉微细,到三阴了

        4、 内外俱虚:肠胃虚,发汗表面元气虚

        5、 治疗思路:阴阳两虚,先救阳再救阴

        1> 复阳:甘草干姜汤;甘草是缓药,让干姜的药性缓慢,如果要加速加附子;暖胃走肺;加附子的四逆汤走四肢

        2> 复阴:芍药甘草汤

        二、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1、 症状:太阳病用汗法后,太阳表证仍在,很怕冷,人很虚

        2、 芍药养阴,附子回阳

        3、 临床认为在阴阳两虚时,该方药性太猛

        4、 思考的是药性强弱的问题,手脚的冰冷程度,是否口渴,有没有身体僵硬,抽筋?开什么方?

        5、 感冒打退烧针、打点滴都会让阳气冷掉,让邪气内陷,所谓误治

        三、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者,干姜附子汤主之(修补卫气的药)

        1、 误治后,邪气内陷

        2、 白天烦躁得不得了,晚上安静

        3、 不呕不渴:口渴是阳明的特征,想吐标识少阳;

        4、 问诊需要使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区域

        5、 无表证:说明不在太阳病区块

        6、 以上排除三阳指标,说明病已下陷三阴

        7、 卫气白天在外,晚上收到营气内滋养

        8、 人会烦躁是因为正气摆脱不了邪气

        9、 白天烦,晚上安静的原因是,卫气白天上班,晚上休息,不打了就不烦了

        10、 这个方子是治疗邪气侵入卫气时会产生白天烦躁,夜而安静的症状

        11、 相反的,白天安静,夜而烦躁发疯的是女人经期邪气入血分(经期感冒),用小柴胡汤,热入血室

        12、 脉沉而微的两种情况:1)内陷少阴;2)卫气被打掉(误治),太阳被剥掉,剩少阴在下面顶住

        13、 发不了烧说明正气很弱

        14、 表阳虚:卫气里阳气不足,狂汗------桂枝加附子汤

        15、 新概念:太阳是得到很多不同层面的能量资源的一个区域

        桂枝系统的药是从太阴去支援太阳

        干姜附子汤是从少阴去支持太阳

        16、 脉沉微与脉沉迟的区别

        17、 干姜附子汤是四逆汤抽掉甘草,没有甘草做中轴,附子是较属肾药,抽掉甘草后,药性很猛,从少阴冲到太阳,快速填补太阳表面卫气

        18、 课后的功课:烦躁的分辩:区分白虎汤、四逆汤、大青龙汤、吴茱萸汤

        喘的分辨: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葛根黄芩黄连汤、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四期22页)

        19、 荸齐+鳖甲破子宫肌瘤

        四、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1、 发汗后身疼痛,是因为津液损耗,人体气要流动需要足够水气

        2、 脉沉迟,是因为出汗后伤到血分的津液,卫分津液由血分供应,血分津液同用脾胃供应,卫分向脾胃求救时脉沉迟,属太阴病脉像

        3、 功课:身疼痛的方子:麻黄汤、真武汤、附子汤、当归四逆汤

        4、 临床:经期身疼痛,脉沉迟可用桂枝新加汤或附子汤;经期身疼痛,脉沉迟、手脚冰冷用附子汤;经期嘴唇干燥,手心发热用温经汤

        5、 这个症状最需要做的事是:营分把津液补到卫分

        步骤:

        1) 用桂枝汤从营分开到卫分

        2) 人参补津液

        3) 去芍药:芍药是收的药,桂枝汤冲力因为人参的重量,生姜的分消,不需要芍药收摄,直接补卫分津液

        加芍药:适用月经后或产后身疼痛,脉沉迟的情况,偏向于血虚,荣血没有足够津液,所以加芍药养血

        6、 相反症状:血分水太多的情况,眩晕,坐着看天花板在转,用泽泻汤

       总结:经过JT的讲解再重看条文,我还是会有为什么JT能从看似简单的条文中看到这么多东西的疑问,发现我缺少了研究的精神,没有问为什么?接下来还是要在这块多花时间往深里学

       好了,今天关于“干姜附子汤”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干姜附子汤”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