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食材大全 食材大全

桑白皮汤方剂歌诀_桑白皮汤方歌巧记

ysladmin 2024-05-06 人已围观

简介桑白皮汤方剂歌诀_桑白皮汤方歌巧记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桑白皮汤方剂歌诀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桑白皮汤方剂歌诀的话题吧。1.痰热郁肺的中药处方有哪些?2.阻塞性肺气肿偏方能

桑白皮汤方剂歌诀_桑白皮汤方歌巧记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桑白皮汤方剂歌诀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桑白皮汤方剂歌诀的话题吧。

1.痰热郁肺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2.阻塞性肺气肿偏方能不能治疗?

3.中草药名方:桑白皮汤2的功效与作用

4.中医内科经典总结,考试的朋友看一看

5.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

桑白皮汤方剂歌诀_桑白皮汤方歌巧记

痰热郁肺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1)止咳汤

       [主治]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处方]桑叶10克,杏仁12克,前胡10克,枇杷叶10克,款冬花10克,

       金银花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

       [主治]水煎服,每日l剂。

       (2)麻杏射胆汤加减

       [主治]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处方]麻黄5克,杏仁10克,射干9克,胆南星9克,苏子9克,蝉蜕5

       克,僵蚕5克,枳实10克,鱼腥草20克,桔梗6克,黄芩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3)桑白皮汤加减

       [主治]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处方]桑白皮15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知母10克,浙贝母12克,

       北杏仁10克,瓜蒌仁12克,海蛤壳20克,鱼腥草30克,甘草6克。若痰热伤津者,酌加天花粉15克,麦冬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阻塞性肺气肿偏方能不能治疗?

       今天给各位分享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2、桃白皮的功效与作用3、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简述4、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5、蜜爽白皮的功效与作用分别有哪些又需要注意什么禁忌呢?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桑白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药材,桑白皮这种药材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应该也是比较熟悉的,下面我科普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1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①利尿作用

       家兔以桑白皮煎剂2克/公斤灌胃,6小时内排尿量及其氯化物均有较显着增加,7~24小时恢复正常。

       ②降压作用

       日人早年即报告桑树煎剂给动物口服有轻微而缓慢的降压作用,又称必须用根或枝的皮方有降压效果,根及新梢叶则无作用。

       用乙醚、热水或温甲醇的提取液对兔皮下注射1克(生药)/公斤时,可使血压下降15~25毫米汞柱。

       从桑白皮中提得一种物质,给兔静脉注射10毫克/公斤,血压立即显着下降;切断颈迷走神经或颈椎,此作用仍存在。

       它能抑制离体蛙心、兴奋兔离体肠管,此等作用皆可被阿托品阻断,故推测可能是乙酰胆碱样物质。

       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蛙下肢血管则为收缩。

       能兴奋离体兔子宫,轻度促进兔耳下腺的分泌,注射(动脉或静脉)给药对猫瞬膜收缩并无影响,但如直接涂于颈交感神经节上,则可抑制电刺激节前纤维引起的瞬膜收缩。

       对水蛭背肌单用无作用,如先加依色林后再用,则可使水蛭背肌的紧张度有显著上升。

       此物质对小鼠静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32、7毫克/公斤。

       据日人报道,中国产桑白皮的提取物较日本产者降压作用强,毒性亦大,所含乙酰胆碱样物质的成分较多。

       ③其他作用

       桑白皮提取物对小鼠有镇静作用。

       在狗身上,初步证明用桑白皮线缝合之伤口可无需拆线。

       桑白皮的功能与主治:

       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①《本经》:"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

       "

       ②《别录》:"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

       "

       ③《药性论》:"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

       "

       ④孟诜:"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

       "

       ⑤《滇南本草》:"止肺热咳嗽。

       "

       ⑧《纲目》:"泻肺,降气,散血。

       ⑦《本草求原》:"治脚气痹挛,目昏,黄疸,通二便,治尿数。

       "

       ⑧《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风湿麻木。

       "

       桑白皮的应用与药方:

       附方

       ①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

       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②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殷鲜:桑根白皮一斤。

       米泔浸三宿,净刮上黄皮,锉细,入糯米四两,焙干,一处捣为末。

       每服米饮调下一、二钱。

       (《经验方》)

       ③治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桑根白皮二钱,麻黄、桂枝各一钱五分,杏仁十四粒(去皮),细辛、干婪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

       (《本草汇言》)

       ④治小便不利,面目浮肿:桑白皮四钱,冬瓜仁五钱,葶苈子三钱。

       煎汤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

       ⑤治卒小便多,消渴:桑根白皮,炙令黄黑,锉,以水煮之令浓,随意饮之;亦可纳少米,勿用盐。

       (《肘后方》)

       ⑥治糖尿病:桑白皮四钱,枸杞子五钱,煎汤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传染性肝炎:鲜桑白皮二两,白糖适量。

       水煎,分二次服。

       (《福建中医药》(3):26,1961)

       ⑧治产后下血不止:炙桑白皮,煮水饮之。

       (《肘后方》)

       ⑨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阴头,皆赤色者:水二升,桑皮(切)二升,煮取汁,浴之。

       (《千金方》)

       ⑩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蜀桑根白皮,阴干捣末,烊胶,以酒和敷肿。

       (《千金方》)

       ⑾治蜈蚣毒:桑根皮捣烂敷或煎洗。

       (《湖南药物志》)

       ⑿治坠马拗损:桑根白皮五斤。

       为末,水一升,煎成膏。

       敷于损处。

       (《经验后方》)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2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1、去水肿和咳嗽用桑白皮汤:准备材料15g桑白皮,用水煎半小时,之后一天内分为三次服用。

       2、治疗肺热咳嗽和舌红苔黄的情况用泻白散:准备材料:准备10g桑白皮、10g地骨皮,6g炙甘草,9g粳米,之后把以上的及中药材放在砂锅中,加一些清水,煎煮1小时左右即可,每天一剂药即可,分两次服下。

       3、去除身体水肿用五皮汤:分别准备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陈皮、皮各9g,将上述药物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即成。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本品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

       4、桑白皮粳米粥能够养生:准备9g桑白皮粉,50g粳米,还需要15g白糖,这些材料加水熬成粥,每天早晚各一次吃了会更健康。

       桑白皮的做法

       1、桑皮:刷去灰屑,洗净,润透后切丝,晒干。

       2、炒桑白皮:取桑皮片,炒至微黄、略具焦斑。

       3、蜜桑皮:取桑皮丝,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桑皮丝100斤,用炼熟蜂蜜30斤)

       4、炙桑白皮:取桑白皮丝片,用炼蜜(桑白皮100公斤,用炼蜜25公斤,适量开水稀释)拌匀,稍闷,以文火炒至金**不粘手时,取出摊凉。

       蜜炙后缓和寒泻之性,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桑白皮的食用方法

       1、桑白皮茯苓猪骨汤

       食材明细:桑白皮10克茯苓20克、猪骨300克蜜枣2颗。

       桑白皮茯苓猪骨汤的做法详细步骤:

       (1)桑白皮、茯苓洗净后浸泡20分钟,蜜枣去核

       (2)猪骨洗净斩件,放沸水中焯出泡沫捞起3、砂煲里放6碗水,煮沸后以上所有材料全部放进砂煲,大火煲沸后转小火煲2个小时即可,喝时落盐调味。

       2、桑白皮芦根饮

       材料:桑白皮20克,芦根10克。

       做法:将桑白皮的一层表皮轻轻刮去,同芦根共入沙锅,加水煎熬10分钟,加盖闷一会儿,代茶饮用,为1日量。

       现代研究证明,桑白皮有利水和降压作用,可调节新陈代谢,调治肥胖症。

       桑白皮的食用禁忌

       1、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桑白皮。

       2、续断、桂心、麻干为之使。

       《本草经集注》

       3、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桑白皮。

       《本草经疏》

       4、肺虚,小便利者慎用桑白皮。

       《得配本草》

       桑白皮可以治疗脱发吗

       桑白皮是中药中的甘寒药,入肺经,主要功效是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桑白皮在医学上只是一味利水药,现代药理研究中也没提到能治疗脱发。

       桑白皮不但有非常高的'食疗价值,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人们食用桑白皮可以润肺止咳、去水肿,还可以通利小便。

       桑白皮也可以作为人们厨房中的食物配料,做成很多的美食,比如桑白皮茯苓猪骨汤、桑白皮芦根饮,集保健与营养于一身。

       但是桑白皮也有一定的食用禁忌,比如肺虚无火力、风寒咳嗽的人和小便通利的人是不能服用的。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3

       中药桑白皮的常见配伍应用

       1、配地骨皮:

       桑白皮清热而不伤气,行水而不伤阴,有清热平喘、止嗽祛痰之用;地骨皮善走血分,具泻肺中伏火、清肾中虚热、滋阴退蒸之功。

       二药合用,一走气,一走血,气血双清,使肺火泻、逆气降、肾阴补、虚火退,用于肺热阴虚喘嗽甚效。

       2、配桑叶:

       桑白皮甘寒性降,泻肺引水,平喘止咳;桑叶轻清疏散,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二药伍用,一宣一降,宣降得宜,治风热蕴肺、咳嗽上气效果佳。

       3、配黄芩:

       桑白皮味甘气寒性降泄,寒可泄热,甘寒生津,性降泻肺实,故可泻肺热,降肺气,润肺体,消痰喘;黄芩味苦气寒,偏走上焦,苦可燥湿,寒可泄热,故可泻肝火,清痰热。

       二药合用,泄热力甚,又可以桑白皮之甘寒抵消黄芩之苦爆,故可泻肺热而不伤阴,用于肺热喘嗽甚效。

       4、配瓜蒌:

       桑白皮甘寒,降气平喘;瓜蒌甘寒,化痰平喘。

       二药合用,降气化痰平咳喘,治疗肺热咳嗽、痰热互结、咳痰黄稠而量多、气逆喘息之热痰热嗽甚效。

       5、配陈皮:

       陈皮具燥湿化痰、理气止嗽之功,与降药同用则性降;桑白皮泻肺中实火,止咳平喘,脾肺同治。

       二药合用,用于肺热咳嗽、气逆痰多,或肺失清肃、脾失健运之水肿、胀满、喘促、小便不利等证。

       6、配阿胶:

       桑白皮泻热降气宁嗽止血,阿胶养血止血,复人肾经滋阴润燥,二药合用,泻肺热,治血嗽。

       7、配大腹皮:

       脾虚湿盛,泛溢肌肤,一身悉肿,上逆追肺,气喘气急。

       桑白皮清水之上源,大腹皮下气宽中,助脾健运,二药合用,上源水道清,中焦脾健运,水湿自去,水肿亦除。

       桃白皮的功效与作用桃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桃白皮的功效与作用,桃白皮的天然成分有降低血糖作用,可以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所以多吃桃白有软化血管作用,以下是我整理的桃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相关资料,欢迎借鉴阅读。

       桃白皮的功效与作用1

       1、桃白皮性热而味甘酸,有补益、补心、生津、解渴、消积、润肠、解劳热之功效

       2、有祛瘀血、润燥滑肠、镇咳之功,可医治瘀血障碍、闭经腹痛、高血压和便秘

       3、桃白皮与茶叶同浸共泡作为饮品,有敛汗、止血之功,可医治阴虚冷汗和咳血等症。

       4、桃白皮也有杀虫之功效。

       5、桃白皮有消肿、利尿之效,可用于医治浮肿腹水,大便干结,小便晦气和脚气足肿。

       桃仁有活血化淤、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等的辅助治疗。

       桃仁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并能抑制咳嗽中枢而止咳。

       同时能使血压下降,可用于高血压病人的辅助治疗。

       桃还具有药用价值。

       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

       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

       6、桃白皮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

       桃白皮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

       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

       桃的药用桃白皮味甘酸,性温,有生津润肠、活血消积、丰肌美肤作用。

       可用于强身健体、益肤悦色及治疗体瘦肤干、月经不调、虚寒喘咳等诸症。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桃白皮含有较高的糖分,有使人美容及改善皮肤弹性,使皮肤红润等作用。

       对于瘦弱者,常吃桃白皮有强壮身体,丰肌美肤作用。

       桃白皮的功效与作用2

       桃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桃白皮主治

       主治水肿,风湿关节痛,喉痹,牙痛,疮痈肿毒,瘰疬,湿疮,湿癣。

       桃白皮成分

       树皮含柚皮素、香橙素、桃甙元、桃甙、卅烷酸甲酯和β-谷甾醇。

       又含焦性儿茶酚。

       桃木含柚皮素、香橙素。

       桃白皮用法用量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水洗或含漱。

       桃白皮禁忌

       孕妇禁服。

       桃白皮选方

       1、治牙痛颊肿:桃白皮、柳白皮、槐白皮等份。

       煎酒热漱,冷即吐之。

       2、治卒得恶疮:桃皮作屑内疮中。

       3、治眼肿:桃树青皮为末,醋和敷之。

       桃白皮药用部位

       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去掉栓皮的树皮。

       植物形态详"桃仁"条。

       桃白皮的功效与作用3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拼音名TáoJīnɡBáiPí

       英文名Peachbark

       别名桃皮、桃树皮、桃白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去掉栓皮的树皮

       采收和储藏:夏秋剥皮,除去栓皮,切碎,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平;无毒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杀虫。

       主水肿;痧气腹痛;肺热喘闷;痈疽;瘰疬;湿疮;风湿关节痛;牙痛;疮痈肿毒;湿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含漱。

       功效

       桃皮内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有祛除自由基的作用,所以有美颜作用。

       桃皮的天然成分有降低血糖作用,高血糖会促进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冠心病,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所以多吃桃皮有软化血管作用。

       本品可以提高免疫力,对肿瘤化疗后期的副作用有缓解作用,可以作为食疗常用品。

       桃皮性温,有活血化瘀作用,对于妇科寒凝血瘀导致的痛经轻证,可以单用或配伍红花同用。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简述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简述如下。

       1、清热解毒功效

       白鲜皮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白癣皮的性味寒,具有可以很好的清热解毒,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对于一些热性疾病来说有很好的调理的作用。

       2、祛风燥湿作用

       白鲜皮具有祛风燥湿作用。

       白鲜皮入肠经,也能入肺经,身体有风湿火是燥热等不适可以用白癣皮来祛风燥湿。

       白鲜皮可以有祛风湿的作用,对于出现的风湿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而且也可以有调理体质的作用。

       3、清热利湿作用

       白鲜皮具有清热利湿作用。

       我们都知道,想要养生就得排湿,白癣皮的性味寒,身体的湿热可以用白鲜皮来调理,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的效果。

       4、清肺止咳之功

       白鲜皮具有清肺止咳之功效。

       对于内热感冒引起的痰多咳嗽,鼻子干燥,干渴等情况,白鲜皮可以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让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可以起到清肺止咳的效果。

       5、解热的作用

       白鲜皮根皮有解热作用,给发热(温刺法)之家兔口服其煎剂,能使体温下降。

       狗静脉注射另一种白鲜皮浸膏,能缩短血凝时间。

       它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可以有降温的效果。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桑白皮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你们知道桑白皮是什么吗,而且它的功效和作用是有很多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的相关资料。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1

       桑白皮的主要功效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肺经。

       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1、泻肺平喘

       桑白皮性甘寒性降,主入肺经,能清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

       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同用,如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若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可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宣肺逐饮之药同用;治肺虚有热而咳喘气短、潮热、盗汗者,也可与人参、五味子、熟地等补益药配伍,如补肺汤(《永类钤方》)。

       2、消水肿

       本品能泻降肺气,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尤宜用于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

       全身水肿,面目肌肤浮肿,胀满喘急,小便不利者,常配茯苓皮、大腹皮、陈皮等,如五皮散(《中藏经》)。

       3、降压止血

       桑白皮还有清肝降压止血之功,可治衄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症。

       桑白皮的药理作用

       1、桑白皮有轻度止咳作用,并能利尿,尿量及钠、钾、氯化物排出量均增加;

       2、煎剂及其乙醇、乙醚、甲醇的提取物,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

       3、对神经系统有镇静、安定、抗惊厥、镇痛、降温作用;对肠和子宫有兴奋作用;

       4、煎剂对金**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抑制作用;

       5、本品对子宫颈癌JTC28、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近年研究还表明,还能抗爱滋病毒。

       桑白皮的药用附方

       1、用于头面肢体水肿,则用生姜皮9克,桑白皮9克,陈橘皮9克,槟榔皮9克,茯苓皮9克,用水煎服。

       如果治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可和麻黄,桂枝,杏仁,细辛,干姜同用。

       2、肺炎喘咳:桑白皮10克,枇杷叶10克。

       用水煎后服用。

       3、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桑白皮15克,苏子10克,生甘草6克。

       用水煎后服用。

       4、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31g,甘草(炙)3g。

       锉散,入粳米适量的,水二小盏,煎七分。

       食前服。

       5、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桑根白皮6g,麻黄,桂枝各4g,杏仁14粒(去皮),细辛,干姜各4g。

       用水煎后服用。

       6、咳嗽甚者,或者有吐血殷鲜:桑根白皮500g(米泔浸叁宿,刮净上黄皮,锉细),入糯米120g(焙干),一处捣为末。

       每次服米饮调下31g。

       7、腰疼痛,筋脉挛急,不得屈伸,坐卧皆难:桑根白皮31g(锉),酸枣仁31g(微炒),薏苡仁31g。

       上药,捣筛为散。

       每次服12g,以水一中盏,煎到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8、疗患淋积年:桑白皮1.8g,通草,百合各2.4g,白茅根0.3g。

       上4味细锉,以水4升煮取2升,去渣服用。

       口干渴,含之亦得。

       9、肺癌:桑白皮,栝楼皮,百合,玄参,麦冬,沙参各15g,熟地黄20g,生地黄12g,当归,白芍各10g,蚤休,白花蛇舌草,牡丹皮各30g,甘草5g。

       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

       10、食管癌,胃癌:取鲜桑白皮(不去粗皮)30g,加米醋90g,炖60分钟后,一回服下或者分数次服完。

       如嫌味酸,可加一些葡萄糖粉。

       桑白皮食疗方

       1、去水肿和咳嗽用桑白皮汤:准备材料15g桑白皮,用水煎半小时,之后一天内分为叁次服用。

       2、治疗肺热咳嗽和舌红苔黄的情况用泻白散:准备材料:准备10g桑白皮、10g地骨皮,6g炙甘草,9g粳米,之后把以上的及中药材放在砂锅中,加一些清水,煎煮1小时左右即可,每天一剂药即可,分两次服下。

       3、去除身体水肿用五皮汤:分别准备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陈皮、皮各9g,将上述药物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即成。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本品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

       4、桑白皮粳米粥:准备9g桑白皮粉,50g粳米,还需要15g白糖,这些材料加水熬成粥,每天早晚各一次吃了会更健康。

       桑白皮用药禁忌

       肺虚无火,小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续断、桂心、麻子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

       ③《得配本草》:肺虚,小便利者禁用。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2

       1、桑白皮是什么

       桑白皮是一种中药材,它是植物桑树的根皮,多在每年的`冬天采挖,采挖以后清洗干净,去掉它表面的根皮,再用木槌轻击,让它的白皮与木心分离,把白皮收集起来就是中药桑白皮。

       2、桑白皮的功效

       桑白皮入药以后可以泻肺平喘也能行水消肿,对人类的吐血和身体水肿以及脚气和肺热咳嗽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功效,平时治疗时可以取三到五钱的桑白皮直接用清水煎成药液服用。

       3、桑白皮能治糖尿病

       桑白皮对人类的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功效,平时治疗时可以取桑白皮四钱加入枸杞子五钱,一起加清水煎汤服用,可以让过高的血糖降下来,还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桑白皮的禁忌

       桑白皮这种中药材在使用时也有一定的禁忌,肺虚无火以及小便量多的人群,不宜服用桑白皮,另外风寒咳嗽的患者也不宜服用桑白皮,不然会让症状加重,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3

       桑白皮的营养价值

       桑白皮是一种药材,一般是不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桑白皮的营养功效有很多,能够保护肝脏,护肝,降低血压,止血的效果,火气重的人也是能够服用的,清火的效果特别明显,桑白皮是一种饮品,不适保健品,所以是不能用来治疗疾病的,感冒最好是吃药治疗,才不会导致病情加重,桑白皮是可以提高抵抗力,日常没事的时候,可以泡水来喝,不会影响功效的。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1、去水肿和咳嗽用桑白皮汤:准备材料15g桑白皮,用水煎半小时,之后一天内分为三次服用。

       2、去除身体水肿用五皮汤:分别准备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陈皮、皮各9g,将上述药物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即成。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本品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

       3、桑白皮粳米粥能够养生:准备9g桑白皮粉,50g粳米,还需要15g白糖,这些材料加水熬成粥,每天早晚各一次吃了会更健康。

       桑白皮的做法

       1、桑皮:刷去灰屑,洗净,润透后切丝,晒干。

       2、炒桑白皮:取桑皮片,炒至微黄、略具焦斑。

       3、蜜桑皮:取桑皮丝,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桑皮丝100斤,用炼熟蜂蜜30斤)

       4、炙桑白皮:取桑白皮丝片,用炼蜜(桑白皮100公斤,用炼蜜25公斤,适量开水稀释)拌匀,稍闷,以文火炒至金**不粘手时,取出摊凉。

       蜜炙后缓和寒泻之性,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桑白皮的食用方法

       桑白皮茯苓猪骨汤

       食材明细:桑白皮10克茯苓20克、猪骨300克蜜枣2颗。

       桑白皮茯苓猪骨汤的做法详细步骤:

       (1)桑白皮、茯苓洗净后浸泡20分钟,蜜枣去核

       (2)猪骨洗净斩件,放沸水中焯出泡沫捞起3、砂煲里放6碗水,煮沸后以上所有材料全部放进砂煲,大火煲沸后转小火煲2个小时即可,喝时落盐调味。

       蜜爽白皮的功效与作用分别有哪些又需要注意什么禁忌呢?蜜爽白皮是一味很有名的中草药,不仅有很强大的滋补效果,而且在养生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在日常生活里,它的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

       那么,具体来说,蜜爽白皮的功效和作用分别有哪些呢?同时它又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去重视呢?知道这些非常有必要。

       利水消肿

       蜜桑白皮之所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能够有很好的利水消肿作用。

       不仅能够清降肺气,而且还能通过调理自身的水道进行利尿。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垃圾,还能改善体质,强身健体。

       所以如果自身属于肺热水肿类患者的话,就可以去服用此药。

       经过实验研究表明,它的药性绝对是非常不错的。

       除此以外,蜜爽白皮如果被制作为口服药的话,就能够起到非常不错的消炎降压的功效。

       虽然功效较为缓慢,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作用突出。

       养肤美白

       蜜爽白皮还能够选择外用,当它被外用的时候,不仅可以美白肌肤,而且还能抵抗衰老,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所以一般情况下,很多女性都喜欢外用蜜爽白皮。

       除此以外,蜜爽白皮还可以起到清肺止咳,修复组织细胞的功效。

       如果置身患有肺热咳喘等疾病,就能够好好的利用一下它。

       之所以说蜜爽白皮能够修复受损组织细胞,是因为它本身含有几种物质,这些物质不仅能够淡化斑痕,而且还能恢复受损机能,作用突出。

       蜜爽白皮的禁忌

       本身蜜爽白皮是没有什么禁忌注意事项的,是它并不适合所有人群使用,其中就包括各种具有皮肤过敏症状的患者。

       除此之外,如果自身肺虚无火,因寒袭而患有咳疾的话,蜜爽白皮也不能使用。

       还有一点要注意,如果自身属于脾虚,而且小便利者,那么一定要远离此药材。

       否则不仅不能达到自己所期待的效果,反而会得不偿失,损害身心。

       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

中草药名方:桑白皮汤2的功效与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渐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并伴有气腔壁膨胀、破裂而产生的一种慢性肺部疾患。临床上主要以喘息、气急,活动后明显或加剧为特征。本病属于中医学“喘证”、“肺胀”范畴。

       诊断要点1.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原有咳嗽、咳痰的基础上出现渐重的呼吸困难、气短,进一步可见胸闷、气急,甚则紫绀、头痛、嗜睡、神志恍惚等。

       2.体征见桶状胸,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肺浊音界下降,心音遥远,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并发感染时,肺部可有湿啰音及干啰音。

       3.X线可见:肋间隙增宽,两肺野透亮度增加,肺血管纹理外带纤细、稀疏、变直,内带增粗、紊乱。

       4.肺功能检查:残气容积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增加,大于40%。

       5.除外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自发性气胸、肺部急性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方一党参茯苓汤来源民间组成党参、茯苓各15克,白术、法半夏各9克,炙甘草、陈皮各6克功用益气补肺。

       主治肺气虚弱型肺气肿、慢性气管炎、病后虚弱、面色苍白、气短喘促、声低懒言、乏力自汗、咳嗽无力、痰稀白、易感冒等。

       用法水煎服,上、下午各服1次,每日1剂按方中党参、茯苓、白术补益脾肺,半夏、陈皮化痰止咳。

       方二桑白皮汤来源《审视瑶函》组成桑白皮6克,麻黄、桂枝各4.5克,杏仁14粒(去皮),细辛、干姜各4.5克功用清肺利湿。

       主治适用于水饮停肺,胀满喘急之阻塞性肺气肿。

       用法上药加水煎服。

       按方中桑白皮、杏仁化痰止咳,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温肺化饮。

       方三苏子瓜蒌汤来源民间组成苏子(包煎)、当归、沙参、瓜蒌皮各12克,五味子6克,沉香3克(刮为末,分3次冲服)

       功用化痰止咳,降气平喘。

       主治主治阻塞性肺气肿。

       用法水煎服。

       按苏子、瓜蒌皮化痰止咳,五味子、沉香降气平喘,佐以沙参、当归滋阴补肺。

       方四桃红汤来源民间组成桃仁、红花、川芎、杏仁各50克,当归、赤芍、麻黄、车前子各75克,百部60克功用活血化瘀,宣肺化痰。

       主治主治阻塞性肺气肿。

       用法水煎服,分早、中、晚饭后各服1次,连服2个月为1疗程。

       按中医辨证认为,慢阻肺的基本病理是肺气虚夹痰浊,气虚推动血行无力,则会致瘀,痰浊蕴肺,肺失肃降,亦可致瘀。因此,采用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宣肺化痰治疗慢阻肺,临床症状及肺通气功能均得到改善。

       方五清热化痰冲剂来源刑淑丽,中国中医急症,1994,(4):150.组成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茅根各30克,黄芩、陈皮、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大贝、桔梗各10克,生地、麦冬各15克,甘草6克功用活血,清热,化痰。

       主治主治慢阻肺急性感染。

       用法上药共研末,分装为6袋。每日3次,每次2袋,冲服。

       按本方增强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其吞噬消化等作用。并能使其数量明显增多,从而提高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达到祛除病邪,消灭病菌的目的。

       方六款冬花蜜来源《老年病食疗与宜忌手册》组成款冬花15克,蜂蜜20克功用润肺降逆。

       主治老年人肺气肿。

       用法将款冬花洗净,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蜂蜜再煮片刻,拌均匀即可饮服。

       方七川贝炖蜂蜜来源《老年病食疗与宜忌手册》组成川贝母12克,蜂蜜20克功用润肺下气。

       主治老年人肺气肿。

       用法将川贝洗净,加适量水与蜂蜜一起炖服。

中医内科经典总结,考试的朋友看一看

        桑白皮汤2

        来源《审视瑶函》卷三。

        组成桑白皮4.5克泽泻黑玄参各2.4克甘草0.75克麦门冬(去心)黄芩旋复花各3克菊花1.5克地骨皮桔梗白茯苓各2.1克

        用法上研末。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温服。

        功用清肺利湿。

        主治肺脾湿热熏蒸,两目涩痛,不红不肿,名曰白涩症。现用于慢性结膜炎,泡性结膜炎由于肺脾温热而成者。

提醒您:桑白皮汤2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

        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 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

        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 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

        定喘汤方主热哮,缓解固本最相关, 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

        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六君子,痰浊壅肺应精选。

        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七、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

        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 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八、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苓桂术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

        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

        邪犯胸肺柴枳长,若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香附使,阴虚内热沙麦尝.

        九、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4) 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十、血证

        1.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咳血总由肺中来,燥热桑杏汤化裁,肝火泻白黛蛤合,阴虚百合固金筛。

        2.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吐血由胃呕吐出,泻心十灰胃热著,肝火犯胃龙肝泻,气虚血溢归脾主。

        3.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尿血实热小蓟饮,虚热知柏地黄斟,脾虚归脾汤堪用,肾虚山药功中肯。

        十一、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3)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火旺补心丹,阳虚不振用桂枝,

        苓桂术甘水凌心,桃仁红花瘀阻治,惊悸怔忡当细辨,斟酌病情分虚实。

        十二、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阴寒痰浊并血瘀,本属阴阳气血虚,标实宜通虚温补,血府逐瘀活法立,

        栝蒌半夏或白酒,痰壅寒凝证有异,左归生脉合养营,参附右归从本议。

        十三、不寐

        1.实证

        1)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

        2.虚证

        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2)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

        不寐虚实道理深,肝郁化火龙胆斟,痰热内扰胃不和,温胆为法崇经云,

        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长沙妙绝伦,心胆气虚安神志,是疾尚虚医精神。

        十四、厥证

        1.气厥

        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

        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2.血厥

        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

        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厥证昏仆气逆乱,搐鼻参附针为先,醒辨气血与痰食,虚实气厥不一般,

        虚证四味实五磨,血厥独参通瘀煎, 痰厥导痰汤为主,食厥神术保和丸。

        十五、郁证

        1.实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3)气滞痰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

        2.虚证

        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情志不舒郁证生,六郁总由气郁成,肝气郁结郁化火,柴胡丹栀证不同,

        半夏厚朴主梅核,甘麦忧郁伤神灵, 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火旺滋水清。

       十六、癫狂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癫证忧愁久致郁,气滞津聚伤心脾,痰气郁结顺气导,心脾两虚养心宜。

        3)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4)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狂证恼怒不得宣,化火挟痰神逆乱,肝胆胃经审病机,生铁落饮二阴煎。

        十七、痫证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痫证形成多先天,惊恐脑伤气逆乱,昏仆抽风吐涎沫、声类畜叫总由痰。

        定痫丸主风痰阻,火盛涤痰并龙胆,大补元煎合六君,心肾亏虚滋是全。

        十八、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

        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4)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胃痛良附散寒凝,柴胡主疏气滞型,肝胃郁热化肝煎,保和丸消食积停,

        失笑丹参活瘀血,一贯芍甘阴虚更,黄芪建中温脾胃,通则不痛含义精。

        十九、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五汁安中饮

        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

        噎即噎塞隔为拒,酒食所伤忧思郁,标本虚实当首察,启膈润燥利痰气。

        五汁津亏得良剂,通幽瘀血最相宜,气虚阳微实难治,补气右归延生机。

        二十、呕吐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胃失和降气上逆,虚实详辨定缓急,食伤外邪犯胃腑,保和丸施香正气。

        痰饮半夏合苓桂,疏肝夏朴左金一,理中脾胃虚寒型,麦门堪为胃阴虚。

        二十一、呃逆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呕-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降逆-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

        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

        胃气上逆呃呃呃,食乖正亏志不和,实证胃寒或火逆,丁香竹叶柿蒂多。

        若属气机郁滞型,五磨顺气勿蹉跎,更有阳虚理中施,阴虚益胃功效卓。

        二十二、泄泻

        1)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2)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4)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

        5)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泄泻便稀更衣烦,湿胜脾虚最关键,藿香正气除寒湿,湿热葛根汤芩连。

        痛泻要方肝乘脾,保和食滞肠胃间,参苓白术脾胃弱,四神泻在黎明前。

        二十三、痢疾

        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加银花

        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化寒湿-胃苓汤

        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真人养脏汤

        5)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

        痢下赤白并腹痛,里急后重夏秋生,湿热疫毒内伤食,损伤脾胃肠澼成,

        疫毒清凉白头翁,湿热芍药定权衡,寒湿胃苓重温化,阴虚驻车养阴清,

        真人善治虚寒痢,连理休息痢收功。

        二十四、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4)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

        腹痛脏腑气血分,寒热虚实审病因,寒则良附热承气,虚则温补建中饮,

        实痛疏肝气不运,日久少腹除瘀根,另有食积保和丸,通字义广法度深。

        二十五、便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虚秘:

        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便秘脾肾关系密,胃肠传导论病机,不通艰涩便时长,治分热冷与气虚。

        热结麻丸冷济川,气结六磨能解急,黄芪汤擅气不运,尊生润肠治血虚.

        二十六、胁痛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胁痛病源主肝胆,实多虚少气血辨,滞瘀湿热肝阴虚,以通为主虚滋肝。

        气郁当疏柴胡散,瘀血旋覆汤复元,肝胆湿热龙胆妙,养阴柔肝一贯煎.

        二十七、黄疸

        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

        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

        黄疸病由湿邪生,色分暗滞与鲜明,阳黄热重茵陈施,湿多甘露配五苓。

        急黄毒盛犀角解,阴黄术附寒湿凝,尚有木瘀郁血积,逍遥鳖甲随证定。

        二十八、积聚

        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

        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

        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

        腹内结块胀或痛,积聚病形各不同,聚证肝郁逍遥主,六磨食滞痰阻通。

        积初金铃失笑和,日久酌补膈下攻,正虚八珍化积施,重证切记图缓攻。

        二十九、鼓胀

        1)气滞湿阻: 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胃苓汤

        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

        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五苓散

        鼓胀气血水交凝,肝脾肾脏常俱病,气滞柴胡胃苓选,寒湿实脾温而行,

        湿热中满合茵陈,肝脾血瘀需调营,六味膈下主阴虚,脾肾阳虚附五苓。

        三十、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

        6)血虚头痛:养血为主-加味四物汤

        7)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

        三十一、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3)肾精不足:

        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诸风掉眩肝风荡,髓亏血乏痰火伤,晕眩呕恶汗自泄,急标缓本辨证昌,

        肝阳上亢天麻潜,气血亏虚归脾汤,痰浊中阻夏白术,肾亏左归右归方。

        三十二、中风

        1.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祛风、养血、通络-大秦艽汤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络脉空虚风邪袭,大秦艽汤祛风亟,肝肾阴虚风阳扰,镇肝息风滋潜需。

        2.中脏腑

        1)阳闭:清肝熄风、辛凉开窍-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2)阴闭: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苏合香丸

        3.脱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中脏闭脱必须分,突然昏到不知人,口噤手握二便频,脱则手撒汗如淋。

        阳闭羚羊角汤治,至宝安宫急灌进,阴闭涤痰苏合香,脱证参麦复阳阴。

        4.后遗症

        1)半身不遂:

        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

        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2) 语言不利:

        ①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

        ②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

        3)口眼涡斜: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

        中风后遗治颇难,针灸推拿并锻炼,偏瘫补阳还五施,镇肝息风病机转。

        语蹇肾亏地黄饮,风痰阻络解语丹,阳亢天麻须加味,口眼歪斜牵正散。

        三十三、痉证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

        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

        3)阴血亏虚:滋阴养血-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4)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

        5)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

        三十四、疟疾

        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

        三十五、水肿

        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5)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

        水肿原因水湿起,越婢加术风水袭,五味消毒麻连豆,湿毒浸*用之宜,

        胃苓五皮水湿证,湿热雍盛疏凿立,脾阳虚衰实脾饮,济生真武肾虚易.

        三十六、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血淋:

        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

        3)尿浊湿热内蕴:清热化湿-程氏萆解分清饮

        淋证涩痛小便频,湿热蕴结膀胱肾,热淋通利八正散,石淋石韦增三金。

        气淋虚证补中气,实证利气取香沉。血淋小蓟导赤散,知柏地黄虚实分。

        膏淋汤治虚膏淋,实证萆薤分清饮。劳淋无比山药丸,六淋转化要详珍。

        三十七、癃闭

        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

        癃闭似淋闭不通,上焦不外肺热壅,中清不升浊弗降,下属湿热肾不充。

        清肺补中上中施,八正济生下辨明,更有沉香疏肝气,尿阻代抵挡堪攻。

        三十八、腰痛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2)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3)肾虚腰痛:

        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腰痛悠悠酸无力,肾着沉沉不转移,若还湿热伴热感,痛如锥刺属血瘀。

        左右归丸肾虚主,甘姜苓术金匮立,四妙身痛逐瘀施,综合治疗勿劳欲。

        三十九、消渴

        1)上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中消: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3)下消:

        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消渴三多体羸常,病在水金燥土伤,食乖情志劳欲过,阴虚为本燥标彰。

        上消肺热消渴方,中消玉女胃火炀,下消地黄肾阴亏,两虚肾气鹿茸良。

        四十、痹证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

        痹证风寒湿热乘,闭而为痛痹斯名,风盛走游防风取,寒则痛剧乌头通。

        重着麻木薏苡仁,红肿白虎加桂精,虚久独活寄生施,内舍五脏法道更,

        肝肾亏虚守虎潜,针灸推拿佐功成。

        四十一、痿证

        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气血不运: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亏虚、精微不运: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

        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四十二、内伤发热

        1)肝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桅逍遥散

        2)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3)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4)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

        5)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内伤发热病缠绵,气血精亏脏腑偏,情志饮食劳倦因,孟浪发散或苦寒,

        阴虚内热清骨散,补中归脾气血研,血府逐瘀神方妙,丹栀逍遥热郁肝。

       四十三、虚劳

        五脏虚候立为目,气血阴阳大纲辨。虚劳病势多缠绵,内因外因先后天,

        1.气虚

        1)肺气虚-补肺汤

        2)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

        气虚主在肺脾脏,补肺加味四君良.

        2.血虚

        1)心血虚-养心汤

        2)肝血虚-四物汤

        血虚须辨心与肝,养心四物汤效验。

        3.阴虚

        1)肺阴虚-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益胃汤

        4)肝阴虚-补肝汤

        5)肾阴虚-左归丸

        阴虚在肺沙麦擅,心亏天王补心丹,脾胃阴虚汤益胃,肝肾补肝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拯阳理劳汤

        2)脾阳虚-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右归丸

        阳虚里寒为征象,心用拯阳理劳汤,附子理中温脾土,右归丸方复肾阳。

        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

        内科是中医的重要学科之一。你知道重要内科学有哪些重要知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欢迎阅读。

       

        一、感冒: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6.?寒包火?(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双解汤

        二、咳嗽:

        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散邪-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四、哮证:

        1.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肺-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浊壅肺:涤痰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

        4)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5)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七、肺痨阴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八、痰饮:

        1.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溢饮 解表化饮-小青龙汤

        4.支饮 温肺化饮、下气平喘-小青龙汤

        5.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九、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十、血证:

        1.鼻出血

        1)邪热犯肺:清热泄肺、凉血止血-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3.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4.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5.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十一、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

        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十二、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三、不寐:

        1.实证

        1)肝郁化火:清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2.虚证

        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六味地黄丸

        2)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归脾汤

        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十四、厥证

        1.气厥 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 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2.血厥 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 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3.食厥 和中消导-神术散合保和丸

        4.痰厥: 行气豁痰-导痰汤

        十五、郁证

        1.实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疏肝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2.虚证 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十六、癫狂

        1.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2.狂证 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2)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十七、痫证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十八、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

        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4)肝胃郁热: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丹栀逍遥散

        5)胃阴亏虚:滋养胃阴、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6)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十九、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沙参麦冬汤

        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补气运脾汤或右归丸

        二十、呕吐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6)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二十一、呃逆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降逆止呃-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

        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

        二十二、泄泻

        1)感受寒湿: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2)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益气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二十三、痢疾

        1)湿热痢:清热解毒、清肠化湿、调气行血-芍药汤

        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中化湿、调和气血-胃苓汤

        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或合真人养脏汤

        5)阴虚痢:凉血滋阴清肠-驻车丸

        6)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

        二十四、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4)饮食积滞:消食导滞-枳实导滞丸

        5)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

        二十五、便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通便-六磨汤

        3)虚秘: 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4)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大黄附子汤

        二十六、胁痛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4)瘀血停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二十七、黄疸

        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或甘露消毒丹

        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

        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

        二十八、积聚

        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

        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

        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

        5)正虚瘀结:补益气血、化瘀消积-八珍汤、化积丸

        二十九、鼓胀

        1)气滞湿阻:疏理肝气、除湿散满-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

        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

        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三十、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

        6)气血虚头痛:气血双补-八珍汤

        7)痰浊头痛:健脾化痰、降逆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

        三十一、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3)肾精不足: 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三十二、中风

        中经络:风痰入络:真方白丸子 风阳上扰;天麻钩藤汤 阴虚动风:镇肝熄风汤

        中脏腑:

        闭证:痰热腑实:桃仁承气汤 痰热瘀闭: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 痰浊瘀闭: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脱证:参附汤合生脉散

        恢复期:风痰瘀阻:解语丹 气虚络瘀:补阳还五汤

        三十三、痉证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

        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

        3)阴血亏虚:滋阴养血、缓急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4)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

        5)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

        三十四、疟疾

        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

        3)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

        4)劳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

        三十五、水肿

        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5)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

        6)肾气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三十六、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血淋: 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

        3)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

        4)气淋:

        实证:利气宣导-沉香散 虚证: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

        5)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6)膏淋:

        实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解分清饮 虚证:补虚固涩-膏淋汤

        三十七、癃闭

        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

        5)中气不足:升清降浊、化气利尿-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尿-济生肾气丸

        三十八、腰痛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加味二妙散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三十九、消渴

        1)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中消(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3)下消:

        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四十、痹证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

        四十一、痿证

        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亏虚: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

        4)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四十二、内伤发热

        1)肝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桅逍遥散

        2)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3)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4)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

        5)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四十三、虚劳

        1.气虚

        1)肺气虚-补肺汤 2)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 3)肾气虚-大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养心汤 2)肝血虚-四物汤

        3.阴虚

        1)肺阴虚-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益胃汤 4)肝阴虚-补肝汤 5)肾阴虚-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拯阳理劳汤 2)脾阳虚-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右归丸

;

       今天关于“桑白皮汤方剂歌诀”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